编辑: deskier 时间: 2022-11-08
社交游戏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模仿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,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社交圈中,从而逐渐让孩子摆脱对于社交的恐惧心理,是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社交障碍,提高社交技能的重要手段。
走、跑、停
教具准备:
小鼓或摇铃,较大的场地,周围最好画有直线
训练目标:
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:启动行为和停止行为
适应对象:
2岁以上儿童均可。儿童数量在2—4人为宜。
操作方法:
小朋友沿着直线运动慢节奏敲小鼓,语言辅助:“走一走”,小朋友走一走;慢节奏敲小鼓,语言辅助“跑一跑”,小朋友跑;敲一下停下来,语言辅助“停”,小朋友也停下来,站在原地。
逐渐撤销语言辅助,直接听小鼓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。
内容拓展:在奔跑过程中可增加追逐内容,后面小朋友追前面小朋友。
围个圈圈
教具准备:
较大场地
训练目标:
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,通过指令变化消除刻板行为。
适应对象:
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2-4人为宜。
操作方法:
大人与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,一边走,一边有节奏的说儿歌:围个圈圈走走,围个圈圈走走,走走走走走走走走,看谁先蹲下/跳/叉腰/踢腿/点头/拍手等。最后的指令随机变化,小朋友快速执行动作指令。
轮流搭积木
教具准备:
较大场地,大型积木若干。
训练目标:
对于呼名的快速反应;学习轮流的游戏规则。
适应对象:
2岁以上儿童均可。儿童数量在2-4人为宜。
操作方法:
大人和小朋友坐在地垫上,围坐一圈。康复师叫名字,小朋友领积木,每人发积木3-5块,放在自己的收纳箱里。
大人从自己开始,按顺序叫小朋友的名字,并拿一块积木搭在圆中心。康复师逐渐将名字改为人称代词:轮到你了/该你了。逐渐撤销语言,由小朋友自动轮流搭积木高楼。
开始时,儿童需要目光注视老师,待老师喊开始时再出发。儿童拿着玩偶(或海洋球等),通过障碍物(钻桶、障碍桥等)。将玩偶放到目标篮筐中。反复运送3-5次。
内容扩展:
若儿童自我意识较强,可进行比赛,看谁先运完。
两人三足(学会配合)
教具准备:
较大场地、绳子。
训练目的:
学会配合。
操作方法:
由两个人团结协作,两人并排站立,一人左腿与另一人右腿的膝盖以下,脚踝以上部分用绳子绑上,一起通过的赛道。
孩子要学会配合大人的脚步。输赢不重要,懂得听懂指令,懂得怎样配合,才最为关键。
搬运积木(抗拒干扰)
教具准备:
积木、干扰物如:糖果、手机等。
训练目的:
抗拒干扰。
操作方法:
一个家长当裁判,孩子和兄弟姐妹或另一位家长比赛。裁判说开始后,孩子和另一名参赛者跑到对面,拿上积木,再跑回来,把积木一块块搭好,不能倒塌,谁最先完成,就取得胜利。
玩游戏的时候,可以在路中间放上各式各样的干扰物,如,糖果、火车、手机等等,看看孩子会不会被其它的干扰物吸引。
游戏培养的是孩子的专注力,不能被干扰。搭积木的过程则是一个手眼协调的能力。
抱球走(懂得输赢)
教具准备:球。
训练目的:
懂得输赢。
操作方法:
家庭成员分为两组,两人一组,用胸部夹住一个球,运到对面,先运到的一组获得奖励。中途球掉下来,就要在原地把球夹好之后,重新开始。
游戏过程中,家长可以不要用力,尽量让孩子自己用力来夹住球,锻炼TA的配合能力,如果TA不夹住球,TA就会输掉游戏。
到达终点后,家长可以问:“谁是第一名?谁是第二名?”尽量让孩子回答。然后再问:“谁赢了?谁输了?”让TA理解输赢的概念,懂得怎样算赢,怎样算输。
社交游戏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习得社交技能,会有一定效果,但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往往对游戏不感兴趣,或者在参加完游戏后会有非常强烈的挫败感,认为自己不能成功会排斥这种游戏,所以家长不能盲目利用社交游戏来对孩子进行训练,更不能强迫孩子参与他们不喜欢的游戏,要给孩子时间,让孩子感受到乐趣,让孩子能自愿参与。